Powered By Blogger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汽車防盜

一般汽車失竊有兩大原因:

第一:小偷自己的需要【代步或準備作案】
這種小偷偷車,不限車種,好偷就好

第二:別人的需要【車體零件的需要】
這種小偷偷車,會限定車種來偷

大部分的防盜器,對第一種小偷很有用
一定要偷某牌、某款的車種的小偷
就要拖延他的偷竊時間。

警察大學的教授做過一篇研究
竊賊認為安全的偷竊時間,平均數為3分27秒
只要防盜功能能超越這個時間,就大幅降低被偷的可能

而3分27秒這個數值,也因時、因地而有所誤差
所以一般來說,晚上停車儘量不要停在黑暗處
最好是有人管理的停車場。

我們抓個基準數,5分鐘好了。
你的車子防盜器統只要讓小偷評估
需要超過5分鐘才能到手
他偷你車的意願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裝鎖,最好裝能讓小偷看到你的防盜設備
讓小偷降低偷車意願,就要讓他看到防盜設備
不然小偷進入你車,才知道有其他防盜而偷不走
你的車子也差不多被破壞得不堪入目。
所以,防盜的第一考量是,讓小偷不想動手

結論:
多裝1~2個鎖【最好是有品牌、有口碑的鎖就夠了】
車子儘量不要停在偏遠或黑暗的地方。
最好是光亮,有人走動的地方。
車輛靠邊停時,儘量靠著牆壁(讓一個人無法站立)
車上儘量不要有明顯財物【最好不要裝電視或DVD】
這樣比較能確保,不被小偷盯上。

另外你所提到的 I-KEY 雖然不保證絕對不被偷
但是絕對延遲了行竊時間,也是減少意願的利器。

你所提到的2個防盜商品,個人沒什麼意見。
請你跟商家詢問,有無投保產品責任險
例如:你提到的第2件防盜商品。
若是在高速公路上,若是發生故障
突然鎖死你的四輪造成車體損害,有沒有賠阿!
別太相信電子的東西不會壞,只是故障率比較低而已

你所選擇購買的車種,遇到第二類的小偷機率不高
所以加裝個方向盤鎖,或是最新的排檔鎖應該就夠了
請版主上網查閱【我不幫任何產品推銷!抱歉】
以上是個人見解。

汽車保養

汽車保養
保養項目 月數或公里數,視何者先達到
引擎機油 每五千公里更換或五個月更換一次。
機油濾清器 每五千公里更換或五個月更換一次。
空氣濾清器 每二萬公里更換一次。
汽油濾清器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自動排檔油 每二萬公里更換一次。
剎車油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水箱冷卻液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火星塞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方向機油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驅動皮帶 每四萬公里更換一次。
正時皮帶 十萬公里公以前一定要更換。
齒輪油 每三萬公里更換一次。
新車保養計畫 ~
前言│一、更換機油│二、更換自動變速箱油│三、調整汽門間隙
四、檢查點火正時 │五、確認方向盤和各踏板的自由間隙
六、注意螺絲緊度的扭力│七、引擎室其他項目 │八、定位及輪胎
前言
熟讀使用手冊
使用手冊的重要性一直是我們所強調的,它是您了解愛車的第一步,雖然目前國內的使用手冊編排不甚完善,所能提供的資料也無法完全滿足愛車人的需求,但仍是基本操作及保養的指南。舉凡引擎型式、機油容量、變速箱油容量、冷卻水容量、火星塞規格、氣門間隙值、點火正時角度、各種負荷情況的胎壓、輪圈的Off-Set(裕隆似乎是國產車中唯一在使用手冊提供Off-Set的廠商)、各種螺絲的旋緊扭力.....等,此外日常的行車檢查項目與方法以及緊急情況的應變方法更是不可不熟悉的常識。
檢視車況
你或許認為所謂新車就表示一切O.K.,但事實或許不然。如果你和我一樣愛車如命,把車當玩具而不是當工具,那麼就請您在新車落地後,先把機油、變速箱油洩掉,換上你所熟悉的品牌,如果你買的是國產車,那最好連剎車油也一併換掉,換上至少是DOT-4以上的產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放心讓這品牌、等級不明的油品繼續留在你的愛車嗎?或許您會在日後為它換上所有想得到的發燒品,但您是否和大多數人一樣忽略了這0~1000Km比磨合期更重要的『新車處女期』,因為他們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用等級較差的油品可以使Run-in更完全,事實上這樣的作法很可能使你『磨過頭』,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我們的堅持是:愛它就從小給它最好的!此外底盤螺絲是否鎖緊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國產車,有太多車主有這樣慘痛經驗。 另外一項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胎壓』,新車交到你手上時有90%以上胎壓是不合格的,倒不是不足,而是胎壓過高。過高的胎壓不但會造成輪胎的異常磨損、抓地力的降低、舒適度的降低、最嚴重的會造成懸吊系統的活動機件間間隙加大,並加速吸震筒的劣化(要知道有30%以上的震動要靠輪胎的變形來吸收)。 合理的胎壓是依使用手冊上所標示的再減個1~2psi。由於胎壓是隨溫度而變化,建議您準備一個『高檔的』胎壓計,如此方能匹配您的名胎,讓它隨時保持在最佳的胎壓狀況。據了解Snap-On有一個胎壓表在賽車場上廣為各個車隊使用,價格也在可頗合理。
Run-in
需不需要Run-in一直是見人見智。我表哥曾去裕隆三義廠參觀其生產線,組裝完成後的測試項目中有一項碼表準確度檢驗,只見技術員將車開上測試滾輪台,說時遲那時快,指針已指向170Km/h,Run-in?!幾年前買了一部喜美,交車當天滿懷喜悅的前往交車中心,在門口只見一部部新車從拖車上緩緩滑下,吱....Show味十足的起步、轉彎、剎車,準確的停入車位,Run-in?! 雖然如此Run-in仍有其必要性,Run-in時只需把握兩大原則:Smooth及輕負荷。若能把握這兩個原則,再加上使用優質的機油,那麼速度與轉速的限制就不是那麼重要了。Smooth的油門、Smooth的剎車、Smooth轉向與換檔,並用心去感覺引擎的負荷與運轉。Run-in期中不論速度快慢,應該避免長時間保持等速或等轉速行駛,並且要讓每一檔、在各種轉速下都能有足夠的磨合機會,尤其要避免任何情況下引擎的抖動,這是Run-in期的大忌。自排車必須更溫柔的踩放油門,盡量減少Kick-Down的情況發生,因為Kick-Down時扭力轉換器內的液壓衝擊力很大,難免會有負面影響。踩剎車的力道應該如M3的引擎扭力曲線圖一般,緩緩加重後保持一段時間,車子停止前再稍稍鬆開,最後輕輕踏住確保車子不滑動。得到良好並充分Run-in的剎車,可避免剎車異音、碟盤變形的後遺症。Run-in雖是一種痛苦的束縛,但也視為調整駕駛方式的好機會。
1000Km保養
1000Km保養可說是最重要的一次保養,請選一家較有規模的直營保養廠(留下保養記錄以確保日後保固權益),並親自監工。在此特別提供一些小細節供您監工時的參考。
↑TOP

一、更換機油
更換機油時請特別注意,技工在裝上新的機油濾清器時,是否在濾清器的邊緣橡皮塗上些許的機油? 如此可避免旋緊時橡皮扭曲而導致密合度不佳,造成機油的滲漏。此外添加機油時,加到機油表尺刻度的八分是最理想的。
↑TOP

二、更換自動變速箱油
更換ATF後檢查液面高度時必須先確認油溫,因為通常使用手冊都會要求ATF達到工作溫度(50~80 C)時再量,如此可避免因為油溫的不同而造成液面高度的差異。再則檔位要停留在"N"檔,並且在排入"N"檔前要從"P"檔開始打過每個檔位,並且在每個檔位停留兩秒鐘以上。遇到液面太高時務必要求技工抽掉多餘的ATF,因為自動變速箱的扭力轉換器傳遞效率的天敵就是氣泡,劣質的ATF和過多的ATF都會造成氣泡,降低效率,並在Kick-Down時產生不良的衝擊。因此地六代喜美上市時,特別強調在自動變速箱裝上了減少氣泡的裝置,若你的車無此裝置,你所能做的就是保持正確的ATF液面高度。
↑TOP

三、調整汽門間隙
汽門間隙太大會有異音,太小則轉速提昇吃力,1000Km時務必進行調整,而且最好以『四次調法』來進行調整。調整應該在冷車時進行,雖然有些車種同時提供了冷車以及熱車時的汽門間隙值,但是因為熱車的定義彈性及差異頗大,100°C、80°C、60°C....?
因此仍以冷車時調整為佳。從進到保養廠到完全冷卻可能需要3~4小時的等待,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保養廠會用無數的理由,來說服你接受「新車不必調汽門間隙」的謊言,畢竟,等待冷卻實在太費時了。
↑TOP

四、檢查點火正時
檢查點火正時前,應該先拆下火星塞檢查電極狀況,看看是否要使用其他熱值型號的火星塞。
點火正時的異常並不易察覺,雖說正時過早容易引起爆震,太晚則引擎出力降低、增加油耗,但這都是比較的結果,而評斷的標準就是原廠提供的正時角度。目前許多車種都已配有爆震感知器,但為了引擎的長治久安,建議您維持原廠指定的角度,不要幻想將點火正時再提前就能大幅改善引擎狀況。
↑TOP

五、確認方向盤和各踏板的自由間隙
方向盤的自由間隙是判斷轉向系統是否異常的重要依據,因此此次保養時得先確認方向盤的自由間隙合於標準值內。離合器、剎車、油門踏板的間隙,對於操作時的順暢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對手排車來說剎車與油門踏板間的關係,直接影響了Heel & Toe的操作,最理想的狀態是踩下剎車後,踏板高度恰與油門踏板齊平。並注意別讓油門踏板有太長的『空窗期』,這對自排車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對手排車來說,油門踏板只是單純的控制節流閥,但是自排車卻同時控制著節流閥和油門感知器,油門感知器是自動變速箱換檔的重要參數,也就是說油門踏板的自由間隙將影響自排車的Kick-Down反應及換檔時機。
↑TOP

六、注意螺絲緊度的扭力
螺帽、螺栓的鬆緊度長久以來都被忽略了,量度的單位是扭力值:Kg-m,使用的工具是『扭力板手』,除了賽車場以外似乎很少見到保養廠使用扭力板手。 一份完整的使用手冊,應該清楚的規範各常用的螺帽及螺栓的鬆緊度所需的扭力值,以國產霹靂馬為例:輪胎螺帽所需的旋緊扭力為10~12Kg-m;機油放油螺栓需3~4 Kg-m;火星塞需2~3 Kg-m。有了明確的扭力值,就不必擔心螺絲崩牙。
↑TOP

七、引擎室其他項目
引擎室的檢查項目是大家較熟悉的項目,在此不再贅述,僅特別提醒您動力方向盤油不可太多,避免激烈駕駛時溢出。再來就是正時皮帶的鬆緊度,太鬆會造成加減速時的抖動,太僅則會增加皮帶的損耗,甚至造成斷裂。皮帶鬆緊度的標準得參考保養廠的技術手冊,一般的使用手冊通常並不提供資料。
↑TOP

八、定位及輪胎
據了解車廠並不會對新車做精確的四輪定位(生產線上似乎沒有定位儀器),因此做一次精確的定位絕對值得,不但可確保操控性更可避免輪胎及轉向系統的異常損耗。定位時也可同時對胎壓及輪胎和底盤的固定螺絲的緊度進行檢查,尤其是鋁合金輪圈務必要做。
最後要檢視剎車碟盤的磨合情況,以了解剎車的卡鉗的正常動作及踩剎車的技巧是否正確,若碟盤出現不平及異音,那麼準備提出索賠吧。

汽車引擎發展史

<1>Mercedes-Benz古董車亞洲巡迴展五月起故宮開展
本次展覽的六輛古董車包括1886年全世界第一輛以整體概念所製造的汽車-- Benz Patent Motor Car,這也是汽車史上第一輛將車架與引擎結合在一起的車輛。而戴姆勒於1883年設計的第一具高速引擎也將同時展出,這是一具使用熱管式點火裝置的高轉速四衝程引擎,這具測試引擎是引擎發展史上的創新設計。
此外,在1901年具有35匹馬力的Mercedes,是突破現代汽車製造的一項傑作,這輛車在賽車場上更有著傳奇的勝利。基於經營層面的考量,在1902年正式命名為「Simplex」,而37/70馬力版本的Mercedes則是1907年的版本。另一個展場焦點是有著「蛇車」這個外號的Benz 8/20 hp Convertible Touring Car,在1912年首次露面,由於這款車具有魅力與創意的外觀設計,加上它的啦叭看起來很像是令人害怕的蛇,因此獲得「蛇車」的外號。而1924年製造的Mercedes 28/95 hp則是第一款豪華系列的Mercedes汽車,這款車讓Mercedes從此與性能及高級的形象相連結,它被視為是跑車而不是作為高級的代?車。這款車所搭載引擎的創新技術讓它獲得了很多的讚揚,很快它就成為賽車場上的常勝軍。
汽車線上:東京車展看未來發展趨勢
記者:文/hayabusa、整理/Ero @ 12/04/2005 評分 5 次‧得分 8.6 分 ... 引擎領域上不斷持續進行研究的MAZDA,已經發展出可以氫作為燃料的RENESIS氫燃料轉子引擎,加上雙燃料系統的採用,這具引擎 ... 燃料轉子引擎與電動馬達 ... 史上第一台 HYBRID SUV ...
<3>第一部用自己的動力行駛的車子,是在西元1769年,由法國人古納製造的,車子的動力是蒸汽。這輛最早的汽車時速只有五公里,每走10到15分鐘,就必須停下來加蒸汽,非常不方便呢!之後,又發明了利用電力行駛的電動車,最後才發明了像現在一樣,使用汽油引擎的汽車。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汽車歷史

蒸氣車1629年,義大利工程師喬凡尼·白蘭卡(Giovanni Branca)利用蒸氣可推動渦輪葉片的原理,將蒸氣動力機械裝置,架設在馬車上。
1672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在北京製造出蒸氣動力機械裝置,架設在馬車上的三輪蒸氣車[2]。
1766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氣機。
1769年,法國工程師尼可拉斯·庫紐(Nicholas Cugnot)在巴黎文森森林公園製造一輛三輪蒸氣車
1801年,法國化學家飛利浦·勒本(Philips Lebon)成功研發以煤氣和氫氣為燃料的二衝程發動機。
186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圖(Nikolous Otto)發明四衝程發動機。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朋馳在曼海姆製造出汽油引擎裝置,架設在馬車上的三輪汽車,有0.85馬力汽油引擎。
1886年1月29日,卡爾·朋馳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3]。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輪汽車正式販售[4]。
1888年,法國商人埃米爾·羅傑斯(Emile Roger)成為世界第一位擁有汽車的人。

汽車發展史

1858 煤氣發動機 巴黎的里諾
1860 煤氣發動機 申請專利
1862 液體燃料並採用原始化油器的發動機
1863 採用火花點燃汽油機具有行駛價值的第一輛汽車問世  
1890 仿製了德國人戴姆勒發明的汽車發動機 勒內-帕哈德和埃米爾-勒瓦瑟
1891 在美國第一輛汽車是三輪汽車 約翰蘭伯特
1896 第一輛四輪汽車

認識汽車(1)

汽車是大眾代步的交通工俱之一,不僅是外出旅遊的最佳交通工俱,
更是出門在外的一個擋風避雨的地方,本文就汽車的發展史、構造、
起動、安全、保險、購買、保養作一簡介,希望大家對日常生活中隨
處可見的汽車,有多一點認識。
 
一.汽車發展史

汽車是由許多人經過長年代的不斷發展改進,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工
程師精心的傑作,才有今日之汽車,重要的發展簡介如下:

1769 年,法國人庫格納特 (Nixoals joseph Cugnot) 利用汽機創造
出第一輛以蒸汽機推動的車子, 約 2 馬力,時速每小時 4 公
里。

1885 年,德國人朋馳 (KarlFriedrich Benz) 將自己創製之 1/2 馬
力的內燃機引撉, 裝於三輪車 tricycle 上,以液體燃料發動
,其性質接近於汽油。

1886 年, 德國人朋馳及戴姆斯 (Gottlied Daimler) 二氐分別將內
燃機安裝於車輛上,此是為內燃機汽車之開始。

1900 年代,汽車使用之基本構造及裝置皆大部發展完成。

1908 年福特 (Henry Ford),提出他的 T 型 (Model T)
     汽車,使用無聲時規齒輪使美國汽車工業呈蓬勃發展。

1910 年, 義大利人依索塔 (Isotta) 首次應用四輪同時剎車系  
統。

1911 年凱迪拉克 (Cadillac) 車首次使用電動馬達。

1920 年已使用滑動齒輪變速箱,引擎並用水冷卻及 I 型汽門裝置等

1923 年,汽車外型已採用了噴漆,且車上首次裝用空氣輪胎。

1924 年,材油引擎推動之汽車問世,皮洛雷特 (Purolator)創先使
用潤滑油濾清器。

1928 年,法國工校校長笛格爾 (Onesime Degueur) 發明差速器。

1929 年,羅柯斯頓 (Card Ruxton) 氏首創前輪傳動。

1931 年,司屈勞特 (Stromberg) 採用自動阻風門裝置。

1933 年,利歐 (Reo) 車首次裝用半自動變速箱。

1934 年,前輪開始使用獨立式懸吊系統。

1937 年,自動變速箱首先應用於奧斯摩比 (Oldsmobile) 車系上。

1938 年,克萊斯勒 (Chysler) 車,裝用液壓傳動飛輪。

1946 年,自動調校剎車機構開始使用。

1948 年,別克 (Buick) 車採用液體扭力變換接合器。

1950 年, 汽油引擎開始採用噴射式燃料系,同年英國路華 (Rover)
  車廠使用氣渦輪引擎推動之實驗性汽車製作成功。

1951 年,動力轉向機構開始採用。

1959 年,德國太子 (NSU) 汽車工廠,開始使用迴轉活塞式引擎於 
  汽車上。

1967 年,德國 Bosch 開發完成電晶體控制之汽油噴射裝置 (EFI)。

1973 年, 發生能源危機,石油高漲,促使以後之汽車趨向省油輕量
化之發展,因此輕合金及塑膠材料廣泛使用於車上。

1974 年, 美國 GM 汽車公司數位電腦控制車發表,隨後美國福特、
克萊斯勒、 日產 (NISSAN)、 豐田 (TOYOTA)、 三菱
(MITSUBISHI) 、 德國朋馳 (Mercedes Benz)、寶馬 (BMW) 等
公司亦相繼推出電腦控制汽車,使汽車之控制進入電子時代